成語故事: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

故事背景:

戰國時代,趙國準備攻打燕國,燕國也不甘示弱,預備出兵還擊。

後來,這事被主張聯合對抗秦國的蘇秦知道了,唯恐秦國得利,便代表燕國向趙國國王進行調解,從中斡旋。

故事:

蘇秦見了趙國國王,說:「這次我到這裡來,路過易水的時候,看見一隻河蚌正在岸邊曬太陽。這時一隻鷸飛來伸嘴去啄河蚌的肉,蚌立即把蚌殼合上,夾住了鷸的嘴。

雙方相持不下,鷸便對蚌說:「今日不張開,明日不張開,便要變成死蚌。」

蚌也對鷸說:「今日你的嘴不脫出,明日也不脫出,便要成死鷸。」

兩者相持不休,不肯相讓;這時,恰巧有個漁夫走來,順手便把鷸和蚌活捉了去。

蘇秦:「現在趙國又將要攻打燕國了,兩國如此長久戰爭下去,雙方百姓都受到苦害,這正像鷸與蚌的爭持不休,我怕在旁的強大秦國,就會扮演漁夫的角色,趁機把燕趙兩國一起滅掉。」

趙王聽了這話,覺得很有道理,便派蘇秦為使者,到燕國去談和了。

青蛙與蝗蟲

稻田里有只青蛙,它很负责的看守者稻田,防止蝗虫前来偷食。有一天稻田的主人看见了青蛙闲在那里呱呱叫,怕它无聊的时候会祸害稻田,便对青蛙说:“你的工作虽然干得很出色,可是你的学识却太差劲了。我希望你能分出一些精力去学习文化,励志做一只与众不同的青蛙。

  青蛙听完觉得有道理,于是它常常跑到学校去偷听老师讲课,久而久之青蛙学到了不少知识。可是因为它的擅离职守。稻田里出现了偷食稻苗的蝗虫。

  有一天青蛙发现了蝗虫,跳过去想要吃掉蝗虫。蝗虫惊恐的说道:“青蛙大哥,请放过我吧!我以后再也不敢偷食了。”说着蝗虫故作伤心挤出几滴眼泪说:“青蛙大哥,我还有一家老幼需要赡养,求你大人有大量放我一马吧!”

  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,我虽然是一只青蛙,但是我懂得道理。”说着青蛙放过了蝗虫,蹦蹦哒哒的去学校了。

  稻田里没有了青蛙的把守,蝗虫们蜂拥而至,转眼间把稻苗吃一干二净。

  等青蛙回来后看见稻田它傻了,大声指责蝗虫说:“你不说你以后再也不偷食了吗?怎么可以言而无信?”

  蝗虫摸着鼓鼓的大肚皮说:“我们蝗虫只知道吃饱肚子,可不会讲道理。”说完蝗虫们飞走了,青蛙想追可是它又想起老师说的话:“能够原谅别人的错误,才是真君子。”所以它眼睁睁的看着蝗虫逃走了。

伊索寓言:擠牛奶的姑娘

一個農家擠牛奶姑娘頭頂著一桶牛奶,從田野裡走回農莊。她忽然想:”這桶牛奶賣得的錢,至少可以買回三百個雞蛋。除了意外損失,這些雞蛋可以孵得兩百五十隻小雞。到雞價漲得最高時,便可以拿這些小雞到市場中去賣。那麼這樣一年到頭,我便可分得很多錢,用這些錢足夠買一條漂亮的新裙子。聖誕節晚宴上,我穿上漂亮迷人的新裙子,年輕的小伙子們都會向我求婚,而我卻要搖搖頭拒絕他們。”想到這裡,她真的搖起頭來,頭上的牛奶倒在地上。她的幻想也隨之消失了。

伊索寓言:偷東西的小孩和他的母親

  有個小孩在學校裡偷了同學一塊錢,拿回家交給母親。母親不但沒罵他,反而還誇他能幹。第二次他偷一件大衣回家,交給母親,母親很滿意,更加誇獎他。小孩長大了,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。有一次,他被捉住,要被殺了。他母親跟在後面痛哭。這時,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說話。他母親罵他不該偷東西,兒子說道:”我第一次偷錢給你時,如果你能打我一頓,今天我就不會這樣了?”

中國童話:孟姜女哭倒長城

秦朝正在修築長城,四處找民工來服役。有一個書生名叫範喜良,與孟姜女結婚不到三日,政府就把範喜良帶走了。

孟姜女很傷心,整日哭泣,苦苦盼了一年也沒有範喜良的消息。她連夜為丈夫趕製衣服,決定萬里去尋夫。孟姜女一路風餐露宿,翻山越嶺,終於走到了長城修築地。

得知範喜良上個月已經累死,屍體埋在城下,就開始失聲痛哭起來,哭得天昏地暗,連民工看了都紛紛落淚。哭著哭著突然長城一段接著一段崩塌,露出了城下的屍體。為了能辨認出丈夫的屍體,她滴血認屍,終於找到了範喜良的屍體。

中國童話:竇娥冤 關漢卿

竇娥長大後嫁作蔡家媳婦,不到兩年,丈夫就死了。竇娥守寡在家,與婆婆蔡寡婦同住。

這時候,楚州有個流氓叫張驢兒,與父親張老頭一起欺負蔡家婆媳,要蔡寡婦嫁給張老頭,蔡寡婦為保命勉強答應了。張驢兒又逼著竇娥嫁給他,竇娥堅決不肯。一天,蔡寡婦生病,竇娥做湯給婆婆喝。張驢兒在湯裡放了毒,想先毒死蔡寡婦,然後逼竇娥成親。誰知蔡寡婦忽然嘔吐,不想喝湯,張老頭奪過碗,喝完了,不一會兒就毒性發作,倒地身亡。

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的父親,卻說是竇娥做的,告到政府。楚州知府是個壞官,接受了張驢兒的賄賂,就用酷刑逼竇娥。竇娥打死也不肯招,知府改打蔡寡婦。竇娥心疼婆婆,承認自己殺人。

竇娥被判定了死罪,押往刑場。

這時候,竇娥向天許願:如果她是冤枉的,要刀過人頭時,一滴血都不往下灑,全飛白布上,不讓鮮血沾到骯髒的地面上;第二,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,遮住她的屍體;以證明她是冤死的。

劊子手的刀砍下來,竇娥的血真的全飛到白布上;接著,六月的楚州天降大雪,遮住她的屍體。

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做了很大的官。竇天章奉旨去到楚州,當夜,他在燈下翻竇娥的案件,忽然見燈影一閃,竇娥的靈魂出現,求父親主持公道。

竇天章細審此案,為竇娥平反,宣布竇娥無罪,將張驢兒判死罪,從此,六月變回夏天,不再下雪。

成語故事:斷袖之癖

董賢長的唇紅齒白,眉清目秀,常常以自己的容貌而沾沾自喜。漢哀帝在宮中偶遇他後,驚為天人。漢哀帝非常寵信董賢,讓他隨侍左右,形影不離,一月間賞賜財物無數,“貴震朝廷”。為了讓董賢不用出宮,哀帝把他的妻子也搬到了宮中居住,並封董賢的妹妹的為昭儀。

董賢作出了那麽大犧牲,付出了那麽多的辛勤勞動,漢哀帝自然也不會虧待了他。哀帝封二十三的歲的董賢為大司馬。有一次匈奴單于來訪時,不禁詫異莫名。哀帝對他說道:“大司馬雖然年少,但是以大賢得其位。”單于嚇了一跳,他不知道這個年輕人究竟是什麽樣的大賢,于是肅然起身恭賀漢朝得此賢臣。

從兩件事情可以看出哀帝對董賢的眷戀之情。哀帝有一天醒了個大早,想起來活動活動,結果衣袖被仍在熟睡的董賢給壓住了。哀帝不忍心叫起董賢,于是取出寶劍,把自己的衣袖割斷了。還有一次,哀帝在酒宴上心血來潮,借著酒勁向大臣們宣布:“我要向堯舜學習,把帝位禪讓給董賢。”大臣們一聽頭都大了,幸好中常侍王閎反應敏捷,截住哀帝的話頭說道:“天下不是您的天下,而是高皇帝劉邦的天下。您的作用是上承祖宗基業,下傳兒孫萬世,總之皇上應以社稷為重,要知道天子無戲言。”哀帝聽後黑著臉沒有說話,但禪讓的事情從此也沒有再提。

成語故事:臥薪嘗膽

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,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,幫忙養馬。
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。用心替他駕馭馬車,態度謙卑。夫差信任勾踐,就放他回國。
結果,他回國後,越王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。他親自耕種,和百姓一起生活,還常問自己:“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?”
他就“臥薪嘗膽”,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樹枝上,睡前,用舌頭舔苦膽,以此來提醒自己要發奮圖強,報仇復國。
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。吳王夫差就更加吃喝玩樂,弄得國家日漸衰弱。經過二十年,勾踐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,領兵把吳國打敗。夫差感到很羞愧,舉劍自殺。

白蛇傳( iTalki Textbook)

有一名年老的和尚,精通佛法,但是暴躁易怒,故未能修成正果。他在寺廟擔任住持時,有一名施主名叫呂博,屢屢發心捐獻護持,老和尚快死時,對呂博說:「未來世,老衲當度君入道。」,而後涅槃。呂博於是大作佛事,以報答師恩。呂博返家時,路見有人要殺白蛇,即以銀兩買下白蛇,將蛇放生。

白蛇修煉成精,跟蹤呂博好幾年,卻找不到機會可以「以身相許」,報答呂博。她發現呂博取了老和尚的舍利子放在香囊,早晚燒香供奉,白蛇好奇將舍利子吃了,得到了千年道行,而呂博卻已病死。白蛇卻因為這樣竊取和尚的道行,而虧欠了和尚。
白蛇化身為美女,走在蘇堤的映波橋邊,看到一乞丐手中拿一青蛇,要挖蛇膽賣錢,於是買下青蛇,青蛇亦是妖精,因故淪落到乞丐手上。青蛇與白蛇結義為姊妹,稱白蛇為大姊,並擔任白蛇的婢女,號稱「小青」。
十八年後的清明,白蛇查出呂博已經轉世為許仙,白蛇思凡下山,化身為白娘子,打算報答許仙。她與小青同到杭州,假裝向許仙借傘,趁機相識並定情。兩人不久後成親,遷往鎮江經營藥店。
和尚轉世為法海和尚,繼續在金山寺修道,法力高強,他路遇轉世的呂博 – 許仙,見到許仙臉上皆是妖氣,得知白娘子和小青為妖怪。
故數次破壞許仙與白娘子的關係。許仙聽信法海之言,於端午節之際用雄黃酒灌醉白娘子,使之顯示出原形,而許仙看到嬌妻化成白色巨蛇,也因此而被驚嚇致死。白娘子為救自己摯愛的夫君。
冒生命危險去峨嵋山盜神草,救活了許仙。兩人翻雲覆雨,而後,白娘子有了身孕,復活的許仙對白娘子感情太深,法海無法伏魔,於是將許仙軟禁在鎮江金山寺,甚至要逼許仙出家,不許他們夫婦團聚。
白娘子為了救回許仙,和小青一道跟法海鬥法,不惜引西湖之水,水淹金山寺,溺斃生靈無數;但因為身懷六甲,法力不足,亦無法打敗法海。與許仙逃回杭州,在斷橋邊與白娘子相會,白娘子也生下孩子。


當是時,許仙夢見一蛟龍飛過仕林苑,故將此子取名許仕林,字夢蛟。
法海借佛法將白娘子收在缽中,鎮於雷峰塔下,拆散了許仙與白娘子,小青得以逃脫。白娘子在缽中哀號不已:「大和尚赦我,我有小兒,無人養育。」法海指著塔前鐵樹,說:「此鐵樹開花,汝即解脫。」但是這鐵樹已經五百年未曾開花了。白娘子在臨別時,交代小青嫁給許仙為妾,照顧許仙與兒子。


二十年過了,白氏之子許夢蛟苦讀有成,高中狀元,衣錦還鄉,小青帶著他塔前探母,探母時跪倒在地,將皇帝御賜的「簪花」官帽掛在鐵樹之上,相當於「鐵樹開花」,於是雷峰塔破裂,白娘子也得以釋放,與許仙、小青、夢蛟一家四口團聚。此時法海圓寂,臨終前,見到觀音菩薩與善才龍女來接引,了卻前世因果,往生普陀淨土。

缠足 (iTalki Textbook)

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。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,使之畸形变小,以为美观。一般女性从四、五岁起便开始缠足,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,也有终身缠裹者。

据现代学者考证,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,兴起于南宋。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。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,出现了“三寸金莲”。清代,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。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, 不论贫富贵贱,都纷纷缠足,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。

清朝被推翻后,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。到了“五四”时期,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,陈独秀、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。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后,彻底消灭了小脚,缠足的妇女才得到了解放。